(资料图)
“升桥,加5厘米垫片。”“抽掉垫片,落桥。”4日,在梅苑南路跨秦淮新河大桥施工现场,工人们坐在桥下临时平台,反复地置入和取出铁片。面对着每天只移动几米的钢结构大桥,他们这群“撸铁人”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,在高温下锤炼着细心与耐心。
8月的阳光非常毒辣,在秦淮新河架桥现场,却有一群晒不到太阳的人。巨大的钢箱梁桥,被10余座施工平台支撑着,每座平台上都有两三名工人。
记者从施工单位中建三局了解到,这座巨大的钢箱梁桥是在岸上组装完成的,重量达到4800吨,采用的是步履式多点顶推法。桥下的支撑台相当于给大桥装上脚,让它一点点“走”到对岸。
大桥如何“行走”?工人洪爱章就坐在其中一座平台上。平台方方正正,由4个支点组成,而中心位置为三维顶推设备。当设备将大桥抬起时,洪爱章会根据指令将铁片全部抽出。大桥缓缓移动,他再根据指令,将铁片放入,顶推设备收回,大桥落在支点铁片上“歇脚”,完成一次移动。
记者看到,洪爱章手中的铁片有1—10厘米厚度不等,重量从十几斤到一百多斤。厚度不同,他置入的铁片也不同。“100多斤的铁片,需要两个人才能抬起。”洪爱章说。他坐在操作台上,弯着腰,将铁片塞进去。直起身子时,头盔已经碰触到桥底板。大桥每移动10分钟,需间歇20分钟。这20分钟,就是工人最忙的时候。四个支点几十块铁板要取下,再重新调整置入。虽然桥下有风,这种体力活还是让他们个个汗湿衣衫。
“4个半小时基本都是坐着,你得盯着桥的一举一动,随时更换铁片。”洪爱章表示,半个多月来,这就是他的工作。因为桥移动中其线路需要精准,否则抵达对岸出现偏差,可能就前功尽弃。虽然工作枯燥,却需要极大的耐心。
“168米的大桥这两天就能顶推到对岸了,真正的‘烤验’也即将开始。”代建单位南京城建集团隧桥公司现场负责人顾克宝说道,顶推结束后,将拆除桥下临时支撑,将桥落在浇筑完成的桥墩上。之后,工人在桥面上进行各类设施安装,包括后期的沥青摊铺。阳光暴晒下,钢桥表面温度可达60℃左右。他们也会采取必要的避暑措施,如桥面设置凉棚,桥下有茶水间,把重要施工尽量放到晚上,保障工人的健康。
梅苑南路为雨花台区两桥片区重要的南北向道路,两侧未来规划建设定位为两桥核心区综合服务中心。项目路线全长850米,位于机场二通道跨河桥与梅山桥之间,其年底建成后,将串联两桥内多条城市主次干道,减少绕行距离,完善骨架路网,也为软件谷南北片区打开新的通道,为强化互动与发展提供了交通保障。